v
观看记录
  • 我的观影记录
登录
近期最抽象国产片,我们帮你看了

近期最抽象国产片,我们帮你看了

胡玫导演最近因为自己的新片《红楼梦之金玉良缘》上了热搜。

而本片的票房表现,累计票房不到500万,预期票房600多万。

截至目前,不仅在豆瓣还没有开分,连在其他的售票平台都没有开分。

简单来说就是,无论口碑还是票房表现,都很惨。

应该吗?

似乎不应该。

毕竟《红楼梦》是家喻户晓的名著,胡玫导演也是曾经拍出过《雍正王朝》《汉武大帝》等很多名剧的大导演。

当然,87版珠玉在前,我们猜到这一版会有争议。

但确实也没想到,上映后会是如此惨淡、甚至于一败涂地的情况。

怎么会这么惨呢?

基本上,争议从选角就开始了。

这一版的宝黛钗,被吐槽得很凶,基本没人买账,我们稍微感受下。

当然,妆造也要背一部分的锅,比如我个人就非常不理解,为什么要给宝玉化这么浓的妆。

以及,林黛玉这位演员的气质,会不会太过现代了一些。

后来搜了一下,她在其他校园剧里是这样的,是不是画风更合适。

宣发有提到这一版是“演员年龄最贴近原著的一版”,以往《红楼梦》改编的影视作品里演员年龄都偏大,但胡玫导演这一次选中的,都是14到16岁的年轻演员。

这么说来,似乎是很忠于原著的,然而如果真要说忠于原著的话,可能你又不能理解,为什么要让86年的林鹏来出演王熙凤,毕竟书里凤姐刚出场的时候,年纪也才十八九岁。

另外,还有一个很遗憾的点,这一版除了宝黛钗之外,金陵十二钗的其他人物几乎都没什么存在感,包括大家津津乐道的晴雯袭人等等,都只是一晃而过。

反而元春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位,看过电影之后必须中肯地说一句,其实她表现得不错的,可见演技很多时候还是要靠同行衬托。

选择年轻演员,也会涉及到一个问题,就是以他们的阅历、理解能力和表演经验,能否驾驭《红楼梦》中的一众经典角色。

归根结底,这是《红楼梦》,不是什么随随便便的青春片、古偶剧。

我们希望看到的演员“贴脸”,也绝非形似,更重要在于神似。

很遗憾,从这个层面来说,这些年轻演员们的表现,实在……

当然,真正看过电影之后就发现,虽然选角有问题,但只聊演员也没什么意思。

问题更大的,还是编剧和导演。

片中有不少让原著党直呼“抽象”的镜头,例如秦可卿爆改美国丽人。

薛宝钗朦胧背部全裸入浴。

还有贾琏进家门直接脱成半裸。

贾宝玉和黛玉在床上翻滚打闹,门外的丫鬟直接说“就知道他们每次不到一炷香,就要滚到一起去”。

以及林黛玉不知为何这么喜欢日剧跑。

同样让原著党难以接受的,还有对于人物的整体改编思路。

王熙凤被改成了彻头彻尾的大反派。

没记错的话,凤姐在书里和林黛玉的关系不错的,然而在这部电影里,娇弱的林妹妹仿佛是她眼中的小肥羊。

她深夜跟贾琏在床上商量怎么侵占林家家产,在贾母面前也是张口闭口都是没钱、搞钱、搞林妹妹的钱。

后来元春省亲,修建大观园,贾母夸她修得好,她一脸得意洋洋说,是钱到位了。

一颦一笑,奸猾写在脸上,生怕观众不知道她有多坏。

贾母是林黛玉的外祖母,两人本就是一家人,万万没想到电影里竟原创了一句台词,是她对林黛玉说:“你来我们贾家日子不短了,不如留在我们贾家吧。”

后来王熙凤挤眉弄眼,密谋夺林家财产,贾母也一路默许,成了表面慈祥、实则将外孙女吃干榨净的狼外婆。

贾宝玉和薛宝钗掉包成亲的晚上,贾母甚至还落井下石地补刀,说找人算过黛玉的命,她和宝玉有缘无份。

如果要盘点本片的名场面,可能每一场戏都显得过于离奇。

“送宫花风波”——林黛玉为表示不满,竟然直接将宫花丢到了地上。恕我直言,贾府的丫鬟都不会这么失礼。

而原著是这样写的:

林黛玉只是就着宝玉的手看了一眼

“元春省亲”——贾政跪在地上哭天抢地,大喊“儿!啊!”

而原著是这样写的:

贾政一向是最端着最严厉的人,可能老娘死了都做不出如此夸张的情态

金玉良缘——宝玉和宝钗坐在一起,正在看着彼此的金和玉,林黛玉突然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了窗外,忿忿不平地骂:“好一个金玉良缘!”

看完电影,你会觉得林黛玉仿佛是全世界最没礼貌的人,不是在摔东西、就是在甩脸子走人。

而她过世的那场戏,不知为何,也几乎没有美感可言。这已经拍的不是哀愁,而是鬼气森森,画面简直有些瘆人。

以上只是部分细节,如果要认真盘点的话,一篇文章都写不完了。

从这个层面上来说,《红楼梦之金玉良缘》还是很精彩的,我看的这一场前半场还比较安静,后面观众都忍不住,纷纷吐槽笑场了起来。

诚然,改编并不是抄书,我们不是红学专家,不反对创作者用新的角度来解读和诠释一本经典名著,也绝不苛求电影每个细节都照搬原作。

只是,种种细节都让人怀疑,这一版到底是根据原著改的,还是根据少儿插画版改的。

终究,《红楼梦》讲述的是一个大家族的故事,他们的风度、仪态、礼数和规矩在哪里呢?

如果只是借了一个壳子,改编《红楼梦》的意义在哪里呢?

说到这里,我们不妨看一下《红楼梦之金玉良缘》的整体改编思路。

据主创自己解读,本片的改编视角是“阴谋与爱情”。

阴谋,前面已经讲了,就是贾府一众长辈包括但不限于贾母和王熙凤,都要密谋坑林家的财产。

爱情,大家也可以理解,就是观众最为津津乐道的宝黛钗三角恋。

影片从宝黛初始,拍到宝玉迎娶宝钗、逼死黛玉,洋洋洒洒,也是半本书的剧情。

可能你也觉得奇怪,如此庞杂的内容,要如何在两小时内讲完呢?

很简单,就靠名场面打卡。

影片在两小时内,非常“特种兵”地、争分夺秒地完成了一系列的经典情节打卡,包括但不限于宝黛相遇、元妃省亲、黛玉葬花、刘姥姥进大观园……

因此,从故事的层面来说,整部电影看下来,观感相当割裂和跳脱。

几乎每一场戏,都没有前因后果,如打仗般紧凑地推进。

例如刘姥姥这场戏,开场就是刘姥姥进门,而在她喊出那句“吃个老母猪不抬头”后,立刻戛然而止,功成身退。

像黛玉葬花这样的文戏,同样也是很直给,不存在任何的铺垫、酝酿。到点了花就该葬了,葬完了就该去下一场戏了。

其实也有很多疑问:影片的主线应该是“爱情”——既然如此,那为什么还要花如此冗长的篇幅,拍刘姥姥进大观园呢?这跟爱情或者阴谋,都没什么关系吧?

或许整部影片也暗合了短视频时代的创作思路:

不需要前因,更不需要后果,全都是戏剧高潮,十个高潮就是一部电影。

然而,在这些名场面之间,有没有戏剧节奏的推进、人物的情感转折呢?缺乏了足够的衔接,它还能否称得上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呢?创作者对于这个故事的思考和理解,又从何处来体现呢?

至少从电影里,我是得不到答案的。

可想而知,既然节奏已经这么赶了,怎么会有时间留给人物塑造。

或许也正是这个原因,书里的每一个角色,才会被改编得如此扁平:林黛玉是尖酸刻薄,王熙凤是阴险狡诈,贾宝玉是史诗级纯爱战神……

这样的诠释很简单、很粗暴,几乎一一对应了一切关于《红楼梦》的刻板印象。

某种程度上,它也的确很“现代”。

它用现代的价值观来“红楼中人”,让他们一一变得标签化,变成无关紧要的小帅、小美、小王……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

你甚至会觉得自己看了一部“三分钟读完《红楼梦》”的短视频解说。

然而,《红楼梦》的伟大之处,正是在于它的丰富和庞大,在于它的留白和余韵,在于它的“难懂”。

扼杀它的复杂性,绝非一种好的改编思路,甚至可以说是最偷懒的改编思路。

诚然,我们知道改编《红楼梦》很难。

可是,既然有勇气将这部作品搬上银幕,那至少要能让观众看到,《红楼梦》好在哪里。

而不是让它变成笑柄。

切换深色外观
留言
回到顶部
首页
电影
电视剧
综艺
动漫
短剧